当前位置:首页 > 健康医疗 > 正文

神州信息金融核心:长风破浪二十年2020-08-18 15:45:47 | 来源: | 查看: | 评论:0

从手工处理到电子化,从信息化再到未来的数字化、智能化……科技赋能金融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,时刻有人入场,也随时有人离场。

从二十年前的被动到今天的主动,让我们更加坚信一个信念,用科技改变金融,让科技的核心技术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
以一颗数字中国心,加入金融信息化浪潮

在当时,来到银行办理业务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柜台里高高摞起的账本,银行工作人员算账用的是算盘,记账用的是钢笔。账簿、算盘和钢笔,这就是当时中国银行(601988,股吧)业的科技实情。

出门基本靠走,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,一笔汇款,到账至少要等15至20天,与如今随时、随地、随需的移动支付形成鲜明对比。手工记账模式,已成为制约银行业务发展的关键,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。

打开APP 阅读最新报道1979年至1984年,农业银行(601288,股吧)、中国银行、工商银行(601398,股吧)、建设银行(601939,股吧)相继挂牌,伴随几大行之间资金流动的日益频繁,手工记账和纸质票据效率低、差错多等弊端逐渐显现。

当时的中国,一无集成电路技术、二无相关设备,国产计算机还处于真空期,国外产品成为中国银行业科技发展的唯一选择。经国家批准,人民银行试点引入国外计算机设备,某国际厂商的大型主机登陆中国。

以国外大型机及系统为基础,人民银行启动YBS项目(银行保险系统),即银行会计联机实施处理系统和联行对账新系统建设。1980年项目上线,标志中国银行业的电子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。至此,国外大型主机及系统成为中国银行业科技发展的分水岭,凭借大型机稳定且强大的性能,时至今日,尽管在云计算、X86服务器等技术挑战下,仍然在数据中心、行业应用中占据重要地位,但其高昂的购置费和维护费,也饱受诟病,注定只能成为大型商业银行专属“奢侈品”。

1987年开始,定制化的国外厂商银行核心系统被工行、中行、建行采用,中国银行业第一次感受到核心应用系统的重要性,改变了“流水账”的手工操作业务模式,也开启了中国银行业的信息科技发展之路。

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1987年,神州信息(000555,股吧)进入金融信息化服务领域。

以一颗执着的心,以数字中国为使命,一干就是三十年。

突破始于创新,银行信息化市场从零到50%

从1989年,人民银行启动全国电子联行系统EIS(Electronic Inter-bank System)项目,利用VSAT卫星通信技术,通过专用卫星通讯网络,连结各分/支行的基于PC机的小站,构建国内银行的第一个全国大集中的处理系统。

1991年EIS试运行,解决了由于以往纸质票据传递迟缓,而造成的清算流程繁琐的局面,缓解大量资金在途的现象,加速资金周转,减少支付风险,从而成为中国银行业支付建设的里程碑事件。

在EIS建设过程中,国内银行逐渐开始加大对于硬件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,银行信息化市场得以快速发展,中国本土银行IT服务商初露端倪,但受制于技术水平,更多以系统集成商身份,参与骨干网络搭建、设备供货等为主。其中以“两联两天”最具代表——联想集成、中联、南天和长天。“两联两天”也被誉为中国银行IT厂商的“黄埔军校”,神州信息便是当时的联想集成,时至今日已成为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,也是银行科技建设核心厂商之一。

1993年,在经过一系列研发、整合、产品化等过程后,神州信息发布了国内第一套面向城市商业银行的综合业务系统,并同年在中国银行秦皇岛分行上线,后续相继在绍兴、长沙、无锡、西安、银川、威海等地取得应用落地,成为国内首个银行综合业务系统等关键应用软件建设领域的服务商,为中国银行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。

随后,在1998年和2000年,连续发布银行柜面业务系统Sm@rtACE和Sm@rtBanking,其中Sm@rtACE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%,Sm@rtBanking更是包含超过20种银行应用软件,帮助银行构建了完整的应用体系,极大提高了国内银行的信息化水平。

伟大的创新常常是坚守和执着的结果,只有心志坚定才能忍受重大创新带来的不确定性。

挑战!中国要有自己的银行核心

2001年12月1日,中国加入WTO,中国银行业距离全面开放,进入倒计时。

中国将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外币业务、人民币业务、营业许可等方面的限制,其中2001年开放深圳、上海、天津、大连;2002年开放广州、珠海、青岛、南京和武汉,直至2006年,取消所有地域限制。

开放后中国本土银行将面临外资银行的直接竞争,这对当时的国内银行造成极大压力。与外资银行相比,2005年中国银行业才刚刚完成中国现代支付系统(CNAPS)建设,初步搭建了银行间的支付体系,国内银行整体科技水平、业务能力、经营模式、经营理念等方面,相比外资银行相差甚远。

从工行以国外大型机+系统+SAFEII应用完成第一代银行系统建设以来,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作为现代银行应用系统的基础核心,其重要性得到国内各商业银行的普遍关注,但国产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在当时国内尚属空白,没有选择再次成为国内银行所面临的现实。

银行的心脏纷纷掌握在国外核心业务厂商中。

“核心业务系统之所以被全球银行广泛接受,其中两点至关重要。首先,核心系统能够完成对数据、风险和客户资源的统一配置,帮助银行构建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;其次,相关参数化配置和产品模块化理念,为银行构建了灵活的产品设计平台,提升银行创新能力,在当时国内银行只有通过核心系统建设,才能实现业务能力的提升。”神州信息CTO于宏志介绍。

针对核心系统建设,当时业内存在两种声音——“自建”或“引进”。自建难度在于,对银行自身科技水平要求极高,需要丰富的金融应用软件研发积累,除大行外,其他银行基本难以完成。引进,最大难点在于国外产品的“水土不服”,针对国内实情,其功能模块面临较大改动,同时价格昂贵,动辄千万美金或上亿,后期银行还需长期负担高额维护费用,同时还无法掌握核心技术,经济和安全值得商榷。

两种声音的出现,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,国内银行业对国产核心的迫切需求。

勇担挑战,源于企业初心的责任与使命。

于宏志回忆:“神州信息选择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决心研发并推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商用核心业务系统,但成功与否,在当时是一个未知数。”

“但是,我们知道,这条路再难,也是我们必须要去做的!”

核心业务系统作为帮助国内银行实现“后发优势”,快速与国际接轨的“捷径”,其研发面临诸多挑战。首先,国内的核心业务系统往往以银行现有业务为模板开发,缺乏前瞻性,研发工作不仅需要对现有业务流程的优化,更要融入国际前沿的管理、架构理念。其次,量身定做,打造符合中国国情的核心业务系统,充分发挥核心业务系统最大功效,要充分考虑国内银行实际需求。

引入:2003年,神州信息成功引入新加坡System Access公司的核心业务系统,并成功在国开行实施上线,积累丰富核心系统实施经验。

定雏形:以此核心系统为原型,2005年至2007年,神州信息斥巨资,以合资等商业手段,全面进行核心系统研发改造,革故鼎新为核心系统国产化奠定基础。

本土化:首先,学习产品,不仅了解产品的表面功能设置,更深入内部,掌握每个模块的功能设计和参数化情况;其次,全面分析银行需求,做到细致、全面,兼顾过去、现在与未来,这也直接影响系统未来的适应性;第三,针对国内银行实际特点、业务状况、发展目标,对产品和需求的差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,把业务需求对应到产品的技术实现层面。

同时,2004年,神州信息在西安建立大规模的金融软件研发和交付基地,开创基地化开发和软件工厂新模式。

用两年的时间,核心研发团队顶着巨大的压力,突破瓶颈,克服重重困难,成功发布行业首个国产化商用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产品。

国产核心业务系统的诞生,不仅打破国外厂商在市场的垄断局面,更为国内银行的发展提供了高性能的产品支持,使国内众多中小银行得以承受核心建设费用,极大提升国内银行科技水平。

在这段时间,神州信息也进军银行高端咨询服务领域,为中国建设银行实施了银行IT总体架构咨询项目。后续几年,一鼓作气。发布银行应用架构体系ModelB@nk,自主研发了企业服务总线(ESB)及数据整合平台(ODS);成功发布金融数据模型等。这几款产品历经市场验证都成为银行业首要的拳头产品。

挑战,从银行核心到银行整体架构,一往无前。我们做到了。

金融“懂行人”,洞察与预判选择分布式

2012年,神州信息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已占据国内市场第一,在银行核心市场中已经难觅国外产品踪影,按常规思路,收获的时刻到了。

但是,“2013年某宝双十一,高并发的海量瞬时交易,让我们意识到,互联网将对银行业务模式带来深刻的变革,不仅局限于单纯的渠道扩展。中国银行业也将会面临这一天!”于宏志谈到。

“抉择”从一场争论开始。面对轰轰烈烈的互联网浪潮,神州信息内部掀起一场争论——分布式技术是否适用于银行业务。现在已经毋庸置疑的问题,在当时却面临极大的争议。当时业内普遍认为,作为银行核心系统这种需要数据一致性非常高的关键性交易系统,分布式其实并不太适合。而神州信息内部相当一部分技术专家认为,互联网所带来的挑战,是银行在未来所必须面对的。

选择分布式意味着,抛弃原有成熟产品体系,重起炉灶另开张,一切从零开始。预判,最终,以分布式技术作为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支撑,成为神州信息的抉择。

选择分布式,必须解决“事务一致性”的问题,否则无法实现应用。银行业务场景具有高复杂性,要求分毫不差,对比互联网可允许一定容错率,金融级别的分布式应用,两者难度显然不在同一水准,并且毫无行业经验可以借鉴。

“记得在讨论分布式情况下的事务问题时,就遇到了很大的挑战,由于受之前思维方式的影响,相互间难以达成一致。”神州信息研发负责人回忆。最终,通过小心验证,大胆实践,在反复试错中,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。

为解决金融场景事务一致性问题,神州信息独创“金融分布式事务中间件Virgo”。

Virgo提供多种不同的分布式事务的解决方案,可以供不同的业务场景按需灵活选择,尤其是SDT模式,对业务系统几乎无侵入,就可以应对跨数据库和跨微服务的分布式事务问题,解决了行业内分布式事务难于落地的痛点。

为解决行业分布式数据在金融领域的能力短板,神州信息研发“数据分布式中间件Libra”。 Libra提供了轻量级的、高性能的数据分布的能力,不仅可以满足银行核心等业务系统数据分布的需求,并且对行内现有的DBA资源及数据库的运维体系没有额外影响。

2015年神州信息成功发布行业首个金融级分布式技术平台Sm@rtGalaxy,从银行交易系统的视角出发,提供全面的分布式解决方案,贴合业务场景。

以分布式技术平台为基础,2016年神州信息发布行业首个商用“分布式核心业务系统”,当年落地中关村(000931,股吧)银行、百信银行、阜新银行等多家银行。采用“分布式+微服务+云原生”的前瞻设计理念,神州信息分布式核心业务系统Sm@rtEnsemble”经过不断迭代,构建完整的分布式应用架构体系。

在神州信息分布式核心业务系统大获成功后,带动了国内相关科技厂商跟进,全面推进分布式技术在银行科技领域应用。

于宏志表示:“分布式从两个方面推动国内银行科技水平再上新台阶。”

首先,分布式与生俱来的“互联网基因”,帮助银行解决移动互联时代高并发、大数据量、业务浪涌等关键问题,确保业务的敏态创新。

其次,在金融安全的大背景下,分布式已成为金融信创的必然选择,帮助银行以国内较为薄弱的基础软硬件,打造成符合银行性能要求的金融信创应用体系。

回想当初对分布式趋势的预判,答案已显而易见。2019年,IDC&CCID数据,神州信息分布式核心业务系统再次蝉联市场排名第一,核心已经连续第八年第一。向分布式架构转型是增强金融业市场需求快速响应能力的重要举措,神州信息再次把握住时机,未来已来。

大浪淘沙,洗尽铅华。神州信息一直坚守在自己的赛道,坚持与创新,实践和积淀造就了自己成为一个有洞察和预判能力的金融“懂行人”。

拥抱金融科技,自主创新长风破浪

数字时代来了。疫情也成了常态化。国际环境复杂多变。

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,科技与金融的融合,加速了国内金融数字化转型步伐。央行金融科技三年规划让我们更加清晰,科技改变金融;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;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。

金融行业与金融科技服务商都迎来了时代发展的机遇与挑战。

神州信息也在重新审视自己,如何能够成为行业中的“百年老店”。2018年神州信息提出“聚焦金融科技”战略发展方向,于2019年全面落地执行。对金融科技战略的定位,神州信息有自己的解读,一方面,通过科技赋能金融行业数字化;另一方面,通过金融数字化推进金融服务及产品下沉行业场景,更好的服务各行业数字化转型,这也是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。

围绕新的目标,必须站的更高,看的更远。因此,以技术创新应用为驱动,在分布式核心、分布式平台、微服务平台基础上,开放银行、金融信创、场景金融、智能金融,更多符合金融数字化发展的体系化思考的业务及新产品诞生,并且引领市场,规避非全局性、非系统性思考可能带来的风险,守正创新。

神州信息高级副总裁赵文甫表示:“神州信息自步入科技建设领域,一直视研发、创新为企业发展原动力,分布式技术支撑公司近十年的飞速发展。AI、大数据、区块链等新技术,更是神州信息未来十年发展的希望所在。”

关键技术的行业应用和自主创新是核心竞争力。

从1824年,中国第一家票号——日升昌的创建,喊出“汇通天下”的口号。到200年后,移动支付已司空见惯,科技推动了时代的发展,也改变了金融服务模式,只有真正掌握核心科技,将科技应用转化成新的生产力,推进数字化进程,才能长风破浪。

拥抱时代,构建生态,融合创新,神州信息不忘初心,一路向前。

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下一个二十年。

发展之路没有终点,只有新起点。

上一篇:吉林一高中老师记录学生青春走红抖音,人民日报点赞 最后一页下一篇: